趨勢醫學/後疫情時代之健康照護與免疫調養(修復後疫情時代之損害討論)/血管傷害
首頁    |    健康新知
藥學博士/藥師/趨勢醫學專家 張朝翔 

後疫情時代面對Post-COVID Syndrome是大家必須面對的問題,從2020年起這是一場可能長達10年的世代。

Post-COVID Syndrome(簡稱PCS),是SARS-CoV2病毒與衍生疫苗改變健康狀態的問題包括內生性與外因性因子。

內生性因子:包括年紀/性別/慢性病或亞健康與個人基因體表現(可以簡稱體質)
外生性因子:生物性感染(SARS-CoV2 原始或變種株或不同結構之突刺蛋白)引起症狀特性/精神性因素(症狀程度與持續時間與創傷後症候群)/社會性因素(媒體資訊與患者適應與自癒力)

不論是被動被SARS-CoV2感染或主動施打疫苗,都會因內生性因子與個人體質產生不同程度與症狀的PCS困擾與傷害。

其中炎性因子的失控,是最常見的現象,尤其是與注射或感染部位與血液接觸的組織。
[image:7A26BAC7-F833-41FB-B521-03434FA02631-1081-000002B507DD7800/炎症因子.png]
發炎因子多由外來之病原體或異物所誘發,主要影響為細胞性(Cell-derviated)或血漿性(Plasma-derviated)。

注射或感染位置之發炎性現象,多為急性期,會在12-24小時內出現,一般持續數天,我們另外討論。

血管內壁發炎,是目前觀察到最常見與感受的現象與症狀。
一般分4大塊:1.補體(Complement)、2.激肽(Kinin)、3.纖維化(Fibrosis)、4.凝集異常(Coagulation)。
這些炎症因子,與血液中血球(紅血球與血小板)及血漿蛋白與游離礦物質如鈣離子,產生交互作用而形成不等程度之血栓(Thrombosis)。

血栓依發生血管類型栓塞,可分為微血管血栓、靜脈血栓與動脈血栓。而依器官發生位置頻率,值得注意的有下肢深層靜脈血栓進而可能造成之肺栓篩,或冠狀動脈栓塞或腦血栓。

我們依不同篇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