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醫學/免疫調養與自癒醫學於Post-COVID Syndrome患者之應用與經驗(中輕症篇)
首頁    |    健康新知
藥學博士/藥師/趨勢醫學專家 張朝翔 

Post-COVID Syndrome(新冠後症候群,或簡稱PCS),也稱Post-COVID-19 Syndrome,產生之可能性是SARS-CoV2 病毒感染與突刺蛋白(Spike-protein)感染與ACE2受體結合產生之原發性病理症狀與繼發型之症狀與併發症。

* 狹義來說
    * 因COVID-19(SARS-CoV2 virus)感染,痊癒後所引起之症候群。

* 廣義來說
    * 因SARS-CoV2感染,痊癒後所引起之症候群。
    * 因應現有SARS-CoV2設計之疫苗(以Spike-protein設計之抗原),注射後引起之生理狀態變化。
    * 應對避免或降低COVID19(SARS-CoV2)感染,可能之疾病與症候群。

Post-COVID Syndrome的成因,在主流醫學與替代醫學,仍沒有共識。到2021年11月,SARS-CoV2 或 Spike-protein 針劑之感染,所產生之急性(1-7天)/亞急性(7天-3個月)/慢性(3-6個月)/長期(目前約6個月~2年內,建議觀察10年),所疑似關聯之不良反應或症狀約可歸類於208種。

引用 國際期刊 César Fernández-de-las-Peñas at. al., 202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Defining Post-COVID Symptoms (Post-Acute COVID, Long COVID, Persistent Post-COVID): 

PCS model(新冠後症狀模式)於非住院患者(輕度與中度症狀),會呈現
 A.Post-COVID Syndrome轉化期/transition phase :
B.Phase(I期)急性新冠後症候群  :
C.Phase 2(II期)長期新冠後症候群 :
D. Phase3(III期) 持續性新冠後症候群 :

Post- COVID Syndrome 其實包括了PCS與 PTSD(創傷後壓力病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所影響之因素包括內生性與外生性因子。
內生性因子:包括年紀/性別/慢性病或亞健康與個人基因體表現(可以簡稱體質)
外生性因子:生物性感染(SARS-CoV2 原始或變種株或不同結構之突刺蛋白)引起症狀特性/精神性因素(症狀程度與持續時間與創傷後症候群)/社會性因素(媒體資訊與患者適應與自癒力)

內生性因子與外生性因子之綜合性症狀,造成新冠後症候群變成,未來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免疫調養與自癒醫學,主要針對PCS內生性因子與部分外生性因子做切入,簡單的說就是PCS族群,需要先調整因免疫系統變化所產生之體質含心理狀態改變,進而透過種種方式讓身體能自我痊癒。

免疫系統的調養,必須再建立免疫細胞與因子的平衡性,進而調節失控的荷爾蒙分泌、補充營養素與輔因子之消耗、改善睡眠品質與休息狀態回覆,進而達到自我痊癒的作用。

輕度與中度症狀佔新冠後症候群最高比例,發生率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發生率介於10%至26%之間(參考WHO被動感染資料),主要症狀包括微血栓、疲倦、呼吸困難、腦霧(認知、記憶與思覺失調)與睡眠障礙、嗅味覺改變等比例最高,但各器官系統均可能出現相關症狀,並常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症狀可能在急性期康復後出現,或自急性期起持續未緩解,且可能時好時壞或於緩解後復發。

不同症狀如何調養,我們將後續依不同篇章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