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節律醫學與血脂生成簡述
首頁    |    趨勢醫學    |    生理節律醫學探討    |    生理節律醫學與血脂生成簡述

生理節律(Circadian Rhythm)醫學與血脂生成簡述

 
張朝翔 藥學博士/藥師
 
生理節律醫學(Circadian Rhythm Medicine)與血膽固醇(Cholesterol)相關性
生理節律(Circadian Rhythm)又稱日夜節律,狹義來說稱為生理時鐘,原先多用於觀察與研究人類生理現象,約24小時為週期的變動。但是實際上包括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都有類似生理變化。

2017年來自美國的三位遺傳學家Jeffrey HallMichael RosbashMichael Young 因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而獲得 諾貝爾生理醫學
生理節律醫學是環境光線日常活動與飲食習慣所影響生物體的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營養學,研究從基因表現到訊息傳遞與系統醫學及動力學領域##
 
美加胜肽公司自2012年獲得經濟部科專補助進行以胜肽活性物質結合載體技術口服投與大鼠藥物動力學研究,在膽固醇合成之生理節律(DMyer, 1976)最早發現膽固醇合成具有生理節律性如下圖,一般來說下午3(PM1500)為低密度脂蛋白與膽固醇合成相關之關鍵酶(LDL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HMG CoA reductase)之活性最低的時間,晚上12點是其活性最低的時候,相差約4倍,所以這時候體內的血糖與三酸甘油酯最容易形成血膽固醇。一般保健食品中的紅麴的主要降膽固醇活性成份(Monakolin K) HMG CoA recductase 抑制劑,在白日包括中午到傍晚其功效並沒有充分發揮,其較高效率作用時間大概是晚上7(PM1900)到凌晨3(AM0300)。如果紅麴是一般粉末,它多數是不吸收的(生體可用率極低,屬於BCSIII),使用後平均4小時低於最低有效血中濃度。
 
所以,紅麴其實適合加工成延遲釋放劑型(extended release)把它延長兩倍的有效血中濃度時間,更可以避免部分降血脂的人長期食用紅麴並與食物交互作用,所引起之肝毒性與橫紋肌溶解症(肌肉痠痛)與腎功能受損。
 
由於一般紅麴的活性成分,腸道吸收極差(<5%),因此其他為吸收的紅麴會影響小腸、大腸與腸道菌叢與菌相。為避免高濃度紅麴對腸道益生菌的抑制或毒殺作用,所以延遲釋放與補充益生元(Prebiotics)是降低長期紅麴或Statin類藥物對腸道免疫健康影響的選擇性作法。
 
另外,觀察相關脂肪合成之生理節律性,吃宵夜不但容易形成體脂也容易形成血脂,而古時候所說過午不食,也具有一定之養生哲理。